2023/12/14
近日,科创大会在北京举办,汇集政府、企业、学界代表共同探讨行业热点与趋势,思考并观察中国科创的未来发展。大会现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任兴磊发表主题演讲《开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新时代》。本文将主题演讲辑录如下,有部分删节。
走上专精特新之路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全力支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未来增长和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断提升。在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前提下,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是市场主体,而这个市场主体是由一大批鲜活的、具有杰出引领能力、强大创新能力,能够具有重新塑造国家产业结构、推进其健康发展的中小企业组成的。
消费升级加快,对中小企业提出新要求。立足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给中小企业注入市场扩容和变革新动力,同时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新要求。伴随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消费者对于高品质、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消费市场对富有中国文化主张的本土时尚,身份归属感与价值认同感不断增强。
科技革命浪潮,对中小企业提出新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引发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组织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需要适配全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中小企业应把握新的时代机遇,构建以产业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为重要目标的现代化服务产业体系,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科学管理能力,进入引领全球产业变革、全面提高价值创造能力、大幅提升产业话语权和产业强国的建设新时期。
全球格局剧变,对中小企业提出新要求。从贸易摩擦、世纪疫情、供应链挑战到地缘冲突、物价飙升、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全球经济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硬伤”开始凸显。随着市场和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小企业数量上的优势,已经掩盖不住企业自身存在的“硬伤”。创新能力差、成本上升、人才短缺、受政策和行业影响大等,成为中小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硬伤”性问题。
专精特新企业之路
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走访和调查,“专精特新”企业的各项经营指标都明显好于一般中小企业。当前“专精特新”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较好;其产销、订货、盈利等方面的表现良好,初显出较强的增长韧性与活力;企业创新活跃,对未来也较有信心。
“专精特新”企业正努力奋进飞扬,以企业家精神带领着中国中小企业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支持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之路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以及整个生态圈,需要创新探索以下三条路径:
一是做善变者,锻造科技创新“硬”支撑。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质生产力是新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生产力,其关键在于:
首先,强化基础创新,打造先进制造能力。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发挥创新联盟大中小企业融通等组织作用,重点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业化水平。
其次,强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完善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新型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加快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链主企业发挥产业生态引领作用,延链、补链、强链,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企业。
二是做善思者,厚植工匠文化建设“强”实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想成为持续成功的“专精特新”企业,应更注重文化层面的深层因素。具体来说,一是专精特新企业要从原来的注重应用,向注重底层方向迈进,掌握底层技术,才能不被西方国家“卡脖子”;二是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要发扬“工匠精神”,将产品做精、做实,形成自身企业应有的文化积淀。
池州瑞华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28957号 免责声明